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居家养老
莫信花言巧语 老年人慎防推销陷阱 2014-07-01 09:44: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市消协近期发现老年消费者的投诉量明显增加,多数老年投诉者是因听信“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购买了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对自己作用不大的商品和保健品。

  在我市公园和一些公共场所不断有人免费为中老年人检查身体,或者散发一些医疗保健讲座宣传单,以参加医疗保健知识讲座为名,为他们免费检测血压、测量血小板等。检测结果往往出乎消费者意料,以此动员其发生消费行为。

  经调查,有不少不法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通常惯用以下伎俩。

  一是甜言蜜语,对老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有些公司派出大批业务员,通过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先与老人套近乎,然后派发邀请函,热情邀 请老人免费参观公司,参加知识知识讲座、义诊,免费提供部分药品,向老人展开游说,让老人们觉得盛情难却,然后再故作“今日有、明日无”的优惠报价,有的 业务员趁热打铁,紧跟老人回家取钱。

  二是门面“贴金”,宣称“经合法批准”,甚至谎称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等。为了骗取老人的信任,他们在宾馆、饭店租用办公场所、会议室,向老人吹嘘公司实力如何雄厚,某某领导人曾亲临指导等等,冠冕堂皇地打着“合法”的旗号,使老人深信不疑。

  三是夸大老人的病情,在老人急于求助时,推销所谓“健康、高科技”的产品。抓住老人对保健的特殊心理要求,派发精美的宣传广告资料,将不具备药品功能的保健品虚假夸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仅让不少老年消费者购买产品浪费钱财,而且也延误治疗。

  四是利用现身说法,进一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经营者雇用“托”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治疗效果深信不疑。

  因此,市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

  一是面对着商家的各种宣传促销时,尤其是医疗保健品推销,要理性消费,不要急于购买,应进行多方了解或向有关政府部门询问;

  二是如果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不要轻信没有执业医师证件的“街头游医”以“专家”的名义进行的所谓“免费测试”、“义诊”和“讲座”,否则可能加重某些疾病;

  三是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坑害消费者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