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居家养老
远离“无事忧 2014-05-26 09:48: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朋友在企业担任中层干部,企业在进行机构人事制度调整期间,他的老爸老妈操碎了心,每天打电话、发短信,询问不断,朋友不胜其烦。邻居汪大爷,孙子在重点中学读书,若星期天不回来,他就不停唠叨:是不是感冒啦?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
      不可否认,老人的“忧”,源于一个爱字,对儿女、孙辈的关心,可这种忧虑绝大多数都是“无事忧”。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成为老年生活的无形羁绊。
      按说,久经风雨的老人,处理事情会更加睿智。可是,许多老年人到了晚远离年往往不是坚强,而是脆弱、多愁善感。忧虑,不仅降低人的活力,同时也降低人的免疫力,是对行为的束缚、精神的奴役。能否战胜消极,关键取决于自己的思维习惯。有个例子可以证明,曾有一位乡下老太太经常郁闷,天晴怕大儿子插秧缺水,下雨又担心小儿子没法晒谷。经别人启发,老人调整了思考角度,果然,晴雨各得其所。晴天小儿子好晒谷,雨天大儿子忙插秧。晴天雨天都是好日子。天气还是原来的天气,老太太却快乐起来,真可谓视角一变天地新。
      境由心生,情绪的导演是自己,要为积极思维创造环境。开阔视野,告别寂寞,转移注意力,广交朋友,读书看报,与社会紧密“连线”,培养和发展兴趣,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摆脱对儿孙过度的牵挂心理,适当拉开距离,以平常心和儿孙相处,关心不包办,关切不依赖。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时且放手。
      晚年应该是人生温馨又从容的岁月,需要良好的心态匹配,远离“无事忧”,才能获取生活的美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