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集画册 > 转型发展研讨会文集
适应新形势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张 帆 2014-12-06 15:34: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适应新形势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张  帆
      老干部工作经过30多年不断完善,从初期的构建老干部基本框架、制定基本政策原则,到建立“两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待遇平衡机制、特困帮扶机制等,现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管理体系。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和老干部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不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着深刻变化,离退休干部队伍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伴随着老干部工作步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干部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势在必行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已达13.7亿,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预测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48亿,老龄化将达到17.17%,我国的老龄化增长速度世所罕见。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于“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加速,于深化改革发展“黄金期”凸显,其造成的人口红利下降、全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普惠性的国民待遇不能整体提升等问题,加剧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养老债务呈现出严重的支付危机。加之我国相关政策配套明显滞后(如:事业单位与社会养老并轨,2014年7月份才正式实施),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挑战,也可能对和谐社会的发展构成冲击。有鉴于此,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二)老干部队伍结构性变化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与30年前相比,现阶段的老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骤增骤减”结构性变化。根据武汉市近六年的调查数据,一方面离休干部年龄不断增大,人数每年呈5%逐年递减,且整体处于“双高期”趋势,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现实意义上的离休干部概念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退休干部人数每年以高于6%比例逐年递增,且年龄呈相对偏低的趋势。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武汉市现有退休干部已达11万以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人的自然属性影响下,老干部人群主体将由离休干部向退休干部转移,退休干部已经成为老干部群体中的主体,最终或将成为老干部工作的唯一主体,因此,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适应老干部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老干部工作目标的更高要求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外部动力
 “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这一老干部工作制度设计的“核心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稳定老干部队伍,指导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我国提前进入老年社会等新情况的出现, “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成为了老干部工作的更高目标要求,原来以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做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单纯服务型的工作模式,已不能让老干部满意。因此,如何让老干部满意,就成为了老干部工作转型的强大外部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并在十八大一再强调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一老干部工作目标不仅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风向标,而且是两届国家领导人着眼于世情、党情、社情做出的延续性部署和前瞻性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提出的“老干部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谋划,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进”,这些都深刻凸显了老干部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明确提出了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需要破解的三个重大问题,都深刻说明老干部工作正处于“临界状态”, 老干部工作转型,是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老干部工作实现转型发展的思考
      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对整个干部退休政策制度的完善与未来老干部工作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考量。
      (一)从战略上谋划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目前,武汉市离休干部5200余人,仅仅是峰值最高时的三分之一,平均年龄在84岁左右,人数每年以6%-8%递减。而退休干部人数11.7万人,每年以8%-10%速率扩大,由于退休干部年龄相对年轻、文化程度高、健康状况好,他们对政治上的要求相对离休干部明确、对文化养老、精神养老的追求更迫切,对现有老干部转型发展的反映更强烈。事实上退休干部已逐渐成为基层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工作重点,并成为老干部中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主体力量,也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和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群体,将老干部工作重心从离休干部逐步转移到退休干部身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治生活待遇政策,在服务管理中提供更为明确有力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制度支持,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又能更好地保持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倘若不及时从“离休模式”转换到“退休模式”,老干部工作受制于发展瓶颈,也就难以履职“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一历史任务。因此,从战略上科学谋划推进老干部工作的重点转移,是形势任务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党的任务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从完善机制上理顺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离休干部是共和国的特殊功勋人群,为革命战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改革开放都作出了自己的特别贡献,理当厚待。退休干部也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功不可没,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退休干部管理机制不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权衡优劣得失,作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安排和顶层设计。中组发[2008]10号文件围绕退休干部 “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给予了相应规定,但从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多轨制”,即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人员等不同身份不同级别的老年人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管理”的现实来看,这些规定的现实可操作性远远不够。因此,构建以社会为主、单位为辅、层级管理、分类保障的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实施与老干部工作部门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大部制改革,实现老干部工作资源最优整合;完善社会参与养老、市场运作养老服务机制;理顺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同人社、财政、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开放格局,从而实现老干部工作的重点转移。
      (三)从整合社会资源上稳固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社会服务业快速发展,老干部工作部门为老同志生活服务的空间逐步缩小,而社会公益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产品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相对增多。过去仅靠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原单位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在现在来看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效率原则。中组发[2008]10号文件指出要“利用街道、社区资源为离休干部搞好服务,在保持原有管理关系、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让老干部通过“四就近”更好地得到服务和管理。中组部等九部委在2010年8月还专门就“四就近”工作印发了《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24号)。以上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对老干部工作的“转型”战略走向愈发明确。这就要求打破原有的以部门包揽服务为主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形成借助社会力量来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迅捷的服务。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理念,把职能之外的事情或社会组织能够办、比我们办得更好的事情交给社会或运用市场机制去办,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服务管理,实现老干部工作的转型。
      当前,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时不我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等改革举措,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转型发展正逢其时,我们要坚定信心,要有敢于跳出惯性思维,打破传统习惯,创新工作思路的勇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始华丽转身,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