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桑榆晚晴 > 老干风采
服务“三农”献余热-江夏区人大退休干部汤立和 2014-07-08 11:22: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他69岁进山创业,74岁带动当地一个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产业;他虽年老体弱、身患多种疾病,但仍坚守“敬业为民,奋斗终生”的誓言,乐观而艰苦地投身在用科技服务“三农”的第一线,继续发挥着余热,他就是江夏区人大退休干部汤立和。

发挥余热服务全省果业
   汤立和生于1937年10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园艺工程师、处级退休干部。现任武汉市江夏区果树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武汉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社长、武汉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董事长兼任湖北省园艺学会理事、武汉市江夏区老年科协常务理事。
  从区人大常委会退休以后,汤立和于1998年至2003年,被受聘为湖北省园艺学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期间他走遍了全省主要果树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组织成果鉴定、良种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受到省园艺学会和当地农民、政府的好评。

建言献策促发展
  结合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和深入调查,汤立和积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其中2003年提出“广栽摇钱树、深扎致富根,加速果树发展的意见”和2009年“关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中共江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后,推动江夏区以柑桔为主的果树产量、产值不断增长,多年名列武汉全市各区首位,2010-2012年果业产值过亿元,成为特色,优势、骨干产业,区政府每年举办“柑桔节”,带动了以鲜果采摘为主要内容,兼营餐饮、垂钓综合效益的乡村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如纸坊街宁港柑桔场甘定生等四个承包户年“农家乐”创收百万元左右。
  2004年,经区委、区政府决定由汤立和牵头成立了武汉市江夏区果树产业化技术协会,9年发展团体会员单位28个,个体会员1102名,协会成为基地通市场的桥梁,综合服务的实体,对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汤立和曾三次自费两万多元赴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调查50多个城市果品市场,建立了国内柑桔、梨、桃等水果信息销售网络,组织本区二百多家水果商运销当地产果品,采取引导果农近城直销、超市购销、农博会展销、引外地果贩远销和合作社办连锁店促销等多方式多渠道开拓市场,解决了果农卖果难问题。目前江夏柑桔上市旺季,在武汉市场占有率高达95%左右,为2003年前占有率20左右的4倍多。

承包200亩荒山艰难创业
  从2003年起,汤立和开始到农村租地,利用十亩土地建立了果树种苗场,每年繁殖、推广良种果树苗木二十多株。2005年,汤立和迁居农村,租赁承包荒山200亩,独资创办了武汉楚天名果生态园,经过九年艰辛劳动,利用家人、退休工资、亲友借资等渠道筹资100多万元,引进栽植10大类、50多个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1万多株,挖当家塘9口(蓄水量10万立方)、环山渠千余米、修环园路三千余米,还购置大量农机具和修建食宿、办公用房100平方米。顾用20多名当地农民就地打工,相继接纳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200多名学生来园学习、实习、创业。该园已建成果树科学研究、良种繁殖、栽培示范、农民技术培训、大学生创业基地,也是区果树协会和果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示范园,在带动全区果业发展中发挥了龙头示范作用。
  2007年由汤立和牵头成立了以农民为主体、果农、果商、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武汉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促使千余名果农社员大幅度增收,快速致富。如2011年和2012年,种果大户社员户均收入2.4万元,甘定生、汪万富等500多户社员人均收入过万元。
  退休之后,汤立和先后被武汉市委、市政府评为“回乡创业明星”并荣获特别贡献奖杯、被武汉市委组织部评为“最佳双星老干部”、被湖北省委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省、市科协和老科协评为“优秀老年科技工作者”。省、市、区新闻媒体和中央电视台对他回乡创业、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退休十五年,汤立和因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放弃大专院校高酬兼教,个人减少收入近百万元。而下乡为广大农民无偿进行专业培训、现场传授技术、推销农产品和无偿为来示范园学习、考查、创业的大学生授课,并免收住房费、水电费、农机具费、实验用地租金,个人合计支出助农、助学资金十多万元。汤立和从不因艰难困苦和个人收入大减而后悔,为促进果业产业发展、农民大幅增收致富、繁荣地方经济而高兴,使敬业奉献为最大享乐。